

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-官网
公司电话:0913-8125580
联系人:彭韩月
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与民主路十字向南200米渭南秦腔剧团戏曲舞蹈传习中心二楼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
网址:http://www.sxkzxt.com
发布时间:2018-04-05 浏览:599次 字号:大 中 小

2018年4月5日
农历二月二十
清明
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
清明祭扫各纷然。”
或清除杂草修墓培坟,
或点香烧烛供上果品,
或鞠躬行礼下跪磕头,
或静坐坟前默默祈祷……
作为一个让子孙后代能够集中哀思先祖、寄托情感、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,清明节的独特之处,在于凝聚着中国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,并周而复始地提醒人们:祖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,家庭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立足之点。故清明祭祖,恰是强调家教、传承家风的好契机。
老舍先生曾写下这样的诗句:清明到了,处处桃红柳绿,且别忙着去烧纸,还是给逝者献束花吧……从家庭角度而言,清明节踏青扫墓、祭祀祖先,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化习俗或文明礼仪,不如说这是“血脉”的接续,是“乡愁”的复归。把清明节和家庭建设联系在一起,和家教家风联系在一起,这是顺理成章的事。家之所以为家,离不开一代一代的传承,每一个家的根之所系,就是我们的祖先。祭祖,除了祭奠祖先,更多的则是要纪念祖先,把祖上好的东西传承下来、发扬下去。那么,在清明祭祖之际,我们应提倡和传承怎样的家风呢?
清明祭祖理应传承感恩之家风。据史料记载,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途中因饥饿乏力而晕倒,追随他的介子推为保其性命,挥刀从自己腿上割肉烤熟给他充饥。重耳成为君主后,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为寒食节(即现在的清明节),并举国哀悼。不难看出,清明节不管是其远古的起因还是当下之价值,都跟“感恩”相关。知恩图报的感恩传统,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,也是万千家庭的谆谆家风,它提醒人们在追思中要学会感恩。
所谓“鸦有反哺之义,羊有跪乳之恩”。清明祭祖,正是传承孝道之家风的集中体现。“孝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,作为伦理道德之本、行为规范之首备受人们推崇。当我们跟随父辈来到祖辈们的坟前扫墓挂青之时,除追思缅怀祖先之外,我们也要从父辈那种虔诚笃定、不厌其烦的祭祀动作中感受到那份“孝心”,并把这孝道的家风发挥延续下去——趁着父母健在,我们要抓紧行孝、敬老尊老,而且要让子女辈们从自己的孝行中感受、学习孝之家风。唯有此,清明扫墓之传统方能保存,孝道孝行之家风方能延续。
再者,清明祭祖还应传承清廉之家风。清明,除蕴含“慎终追远”这个文化人类学范畴,也是24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令。《岁时百问》中说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何以“清明”,当问心无愧、两袖清风。常言道,人在做天在看。这个“天”是祖先冥冥的神灵,是自我清白的良知,也是更后一辈子孙专注的目光。当此青山绿水之时节,一家大小肃立于先人坟前,理应重视和传承“清廉”之家风——唯清净明洁而万物生,唯清白为人扎实做事才不会“愧对先人、蒙羞子孙”。
清
明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,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。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。几千年来,人们在这个“气清景明”的节气中,进行“祭之以礼”的追远活动,为已逝的亲人、祖先,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。
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,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。据史书记载,三国时期,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,《汉书.严延年传》记载,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“还归东海扫墓”。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,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,也归入了“五礼”中,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。
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?这是因为冬去春来,草木萌生,人们到先人的坟墓,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,或被狐兔穿穴打洞。在祭扫时,给坟墓铲除杂草,添加新土,供上祭品烧猪,燃香奠酒,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。
清明祭祖扫墓,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、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,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。不少海外侨胞、华裔,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,以示不忘先人,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。
清明时节,国人有追终慎远、感恩祖先的传统。孝道是万善的起源,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。
自古以来,清明祭祖扫墓已成为缅怀先人,纪念祖先的一种淳朴民风与固定风俗,是尽孝道的善好教育,不是迷信,其精神是提倡孝道,不忘根本,承担责任,从而培养子孙后代的孝敬心和感恩心,使心行都能与善相应。
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
| 上一篇: 书者,尔何如? |
| 下一篇: 小七带你读二十四孝(三) |